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召开
5月23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召开。市政府副市长杨文萍主持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江虹,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铜陵监管分局、铜陵学院负责同志,县区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负责同志及科技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县区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汇报了科技创新指标情况、科技创新重点工作情况,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金融监管分局围绕牵头科技创新指标重点发言,其他单位围绕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交流。近年来,在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加快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铜陵实践,成功入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拥有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安徽省布局的第一个院地平台机构——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截至2024年底,全社会研发经费强度达2.96%(连续5年保持全省前四);高新技术企业数达534家,有9家高新技术企业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港交所上市;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创平台数共200个(国家级11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共8个(国家级3个,居全省第四位),实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县区全覆盖;省级以上众创空间9个,其中国家级5个。成功推动吉林大学、矿冶科技集团等5家高校院所在铜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实现市校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县区全覆盖。落实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一窗办理”工作要求,现有在铜工作外国专家24人(高端外国专家5人)。搭建面向全市公益性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由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五大数据库组成),单位用户超1000家,个人用户超2万名,年均平台年均点击、使用量达400多万人次。2024年,指导企业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1970万元(“十四五”以来单个项目最大金额),争取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10项3210万元(立项数居全省第三);刚柔并济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14人,其中刚性引进 2人C类人才;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16家,发放科技贷2.08亿元,惠企74家;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牵头运营的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行业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年度绩效评估取得优秀等次(全省仅4家),安徽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运营的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聚合物添加剂)正式入列省级中试基地。
杨文萍指出,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目光始终聚焦科技创新,并要求安徽“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省委书记梁言顺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市委书记杨宏星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树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意识。铜陵是工业立市、产业强市,要打造新型工业化“铜陵范式”,势必离不开科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上展现大作为”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的务实之举,也是推动铜陵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推动铜陵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
杨文萍要求,要紧盯考核指标全力以赴争先进位。会前,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梳理出涉及到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指标共计15项,其中有10项指标为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负责,其余5项指标为相关部门负责。通过2024年公布的数据来看,部分指标在全省的排名不尽人意,距离“挺进全省前列”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对于省里下发的各项考核指标,各相关部门要仔细研究、吃透要求,以进入全省前八位为底线,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杨文萍强调,要齐心协力抓好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加快形成全市抓科技创新工作“一盘棋”,不断增强我市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在原始创新上再发力,深度融入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设,用足用好实践教学、科研攻关、成果转化这一平台,努力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上取得更多成果。以皖江中心新一轮三方共建为契机,努力把皖江中心打造成新兴产业培育加速器,让更多原始创新从这里走向全国。在产业创新上再发力,围绕省十大新兴产业和我市六大重点产业链建设,组建重点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力争每个产业链都成立1 个创新联合体。加快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谋划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支持政策,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数有更大突破。在制度创新上再发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深入推进攻关项目“揭榜挂帅”等制度,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在开放创新上再发力,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对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科研平台合作,争取在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有更大突破。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努力引进培养更多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在生态创新上再发力,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推进“双向挂职”,再选聘一批科技副总和特聘教授。加强科普工作,建强科普队伍、创新科普形式,让更多市民了解铜陵的科技创新,让更多孩子爱上科技创新。
办公室供稿